細考八又二分之一 |
瞭解1980年代台灣音樂的人,知道李壽全是音樂界的幕後巨人,你可能在阿潘、蔡琴或王傑的唱片封底歌詞裡找到過他的名字;瞭解李壽全的人,或許還知道他是帶動「天水樂集」民歌運動的首腦,他還製作了鄧麗君的遺作的「最後錄音」;熟悉李壽全的人還知道,他也出過唱片,就出了一張,也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「8又二分之一」。既然要說,就要從頭說起。要提李壽全把唱這事,那不得不提一下萬仁。
萬仁老師就讀於美國哥大電影系,1970年代末把海外的電影理論帶回到台灣,關注社會,鼓勵實驗電影,總算把遲到的新浪潮風潮帶到台灣。他的「大兒子的小玩偶」、「油麻菜籽」都成為挑戰電影審查制度的標旗。「超級市民」是他批評社會的第一把火,李壽全做音樂。李壽全錄下試唱帶,結果被選用的就是這試唱帶。 「超級市民」的故事是一男子到台北找妹妹,目睹台灣高速發展背后的陰暗面。影片受到安東尼奧尼影響。妹妹沒找到,影片以主角與友人言歸於好收場後,結尾用長達8分鐘的鏡頭回看台灣街頭角落的芸芸眾生,背景響起「未來的未來」一曲,每個身影都伴著歌詞留下重重的註腳,甚是凝重。「超級市民」獲得金馬獎最佳錄音、最佳電影插曲獎。「超級市民」的音樂概念一經延續而成後來的「8又二分之一」。「超級市民」之後,萬仁再接再厲拍出「超級大國民」和「超級公民」,完成了超級三部曲。 |